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有啥好处?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好处: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科技园区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保障粮食安全。
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科技园区可以帮助农民收入来源。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园区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农业科技园区能够集聚科技、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区域内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示范和引导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可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基地,展示新的种植和养殖方式,推动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业科技园区能够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助力乡村振兴。
综上所述,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示范和引导农业现代化以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园区的概念和特点
农业园区的基本概念农业园区就是在农业科技力量较为雄厚、具有一定产业优 势、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郊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建设以 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为基本功能,兼顾展示示范、休闲观 光、辐射带动、教育培训、技能创新等功能的综合实体。
现代农业园区的主要特点:
(一)规模适度。集中成片规模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面积原则上不低于5万亩,不超过20万亩,其中核心区不低于1万亩;区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万亩,其中核心区不低于5000亩。
(二)产业突出。有明确清晰、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1—2个,覆盖产业园面积达到50%以上,主导产业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的50%以上。围绕主导产业,有2家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1(或二三产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5∶1)。
(三)要素集聚。有2家以上科研单位为技术支撑,新型职业农民占农业生产经营者比例达到2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农业机械化率、信息化水平分别高于所在区县平均水平5%和10%以上。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高于产业园所在地区平均水平30%以上。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备。
(四)机制创新。“三权”分置改革等各项改革全面深化,水利基础设施等产权明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60%以上,农户参加合作社的比例达到70%以上,主导产业80%以上实行产业化经营。产业园管理方式创新,有适应产业园发展要求的管理机构和开发运营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建设管理方式。
(五)绿色发展。全面实施“一控二减三基本”,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用薄膜全部回收处理,亩均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比所在区县平均水平低30%以上。产业园内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达到80%以上。产业园核心区和拓展区内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六)增收显著。创建形成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产业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第五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